一、团队发展
聚焦智能激光感知的核心技术、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应用。
围绕1个核心、突破3种关键科学技术,实现多模态智能激光的信息感知与融合。
开展从基础科学、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工程应用的全链条
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打通从前沿基础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瓶颈
二、招生
招生理念:
生源需求:
本研究小组拥有各类激光器、光谱仪和探测器等上千万的硬件设备平台,是目前国内外激光探针领域最齐全,研究队伍最大的课题组之一。
每年招收博士生2名,硕士生3-4名。欢迎具有材料、化学(特别是分析化学和计量学专业)、物理、光信息、生物医学、数理统计、农业、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计算机和生物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加盟,请直接给我邮件。
本科研团队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优秀学生可以选派和申请到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与国内武汉大学遥感学院楚天特聘教授姚剑博士、中山大学李军教授等紧密合作。
待遇:
博士3250+,硕士800+
三、培养理念
复合型导师:经历丰富、厚积薄发:多学科、多岗位、多单位锻炼,科研与管理并重。
尊重人性,无为而治
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万物皆能为我所用
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和跨单位的联合培养模式
合作互赢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提高能力和发展为第一要务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1)科研型:博士和有志于攻读博士—高校和院所
(2)技术型:想去企业工作的硕士
(3)综合型:有志于想去政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
四、团队文化
我们齐心合力地完成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业。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努力营造自由的学术环境,让同学的品质得到提升,能力得以彰显。
欢迎有兴趣、有毅力、有协作、有情怀的同学加盟!
五、研究生报考(推免)必读
如果您有意选择我作为您研究生期间的导师,与我合作从事研究工作,那么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课题组研究方向:以激光技术、光谱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等为核心,开展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激光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光机电一体化、光电探测及光电信号处理、新型热电材料高精度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研究工作,致力于研究新原理、新方法,并开展有关技术在工业测量与制造、医疗仪器及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精密仪器等方面的新应用。研究工作包括基础研究、装备研制以及检测应用,其中基础研究包括:等离子体理论模拟与分析、自吸收与基底效应研究、多模态表征、全流程分析算法构建等。装备研制包括:光学设计及研制、核心硬件研制以及分析软件开发。研究内容涉及到光、机、电、算等各个方面。报考(推免)研究生时,希望学生能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至少有初步的想法,对上述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兴趣,课题组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未来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
对学生的要求:
(1)请深入思考两个问题,“我来华科干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学生有比较清晰的未来规划,有雄心壮志,迎接挑战,勇于面对未知问题,并以不断超越自我为乐趣,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本课题组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本着“严进严出”的方式培养每一位学生。加入本课题组,必须时刻保持勤奋刻苦、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精神。本课题组不接受任何只想拿学位、混毕业证的学生,华中科技大学只培养精英!
(3)关于努力的标准。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很努力、认真,但其实只是自以为然。研究生期间,如果没有通宵达旦的解决过问题就不算真正的努力(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解决的问题too easy)。没有充分的时间保障、极致的付出,精英不可能产生。否则我看你着急、忧心忡忡,你觉得我不近人情、压迫学生,那就没劲了。当然,每个人的特长和运气也不一样,如果你努力,老师会尽力指导、帮助你成长,共同努力。
(4)个别同学联系导师时各种保证笃定地喜欢我们的方向,希望能给他名额,录用通知拿到后没几天就跟老师说不喜欢这个研究方向、心累做不下去等。我想对这些同学说,人品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老师答应了你,就意味着拒绝了别的同学。请以诚信为本,在考虑清楚后报考/推免。
(5)读研不应该是一个找工作的跳板,而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希望本课题组的研究生不仅是学会了一些具体知识和技能,还更应该具备“勇于担当的责任心、直面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切忌“遇事推脱、找借口,遇到困难往后退”(诸如:这几天状态不好,电脑坏了,没想到这么难,我不会,以前没用过,不知道怎么办)
最后,师生是一种缘分,欢迎加入!
六、联系邮箱
郭老师:lbguo@hust.edu.cn
CopyRight ©2020 华中科技大学多模态智能激光感知课题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