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四

姓名:彭长四

职称:教授/博导

单位:苏州大学

邮件:changsipeng@suda.edu.cn

 

 

教育背景

 

2004.01-2009.10 (芬兰)坦佩雷科技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工学博士(在职)

学位论文 稀氮半导体激光器:分子束外延生长与器件工艺

导师 Markus pessa教授

1993.09-1998.0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

学位论文Si/Ge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长及其光学性质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导师周钧铭研究员

1985.09-1986.06 武汉大学,数学系(中法班)

1986.06-1990.09 武汉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

学位论文掺稀土元素铝合金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导师王少阶教授

 

工作经历


2019.06-至今 客座教授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

2018.06-2019.05 正式教授(兼)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

2011.03-2018.05 客座教授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

为加强纳米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合作,先后受邀担任贝德福特大学应用计算研究所客座教授与兼职教授。

2017.03-2020.05 客座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基于彭长四研究组在无缺陷定位制备半导体量子结构阵列的国际原创性研究成果,谢菲尔德大学 Mark Hopkinson教授2017年先后申请获得(1)英国先驱研究与技能 EPSRC)项目(题目原位干涉光刻:新的纳米结构阵列制备技术,资助号:EP/P027822/1,资助额955万英镑);(2)欧盟“未来的新兴技术(FET研究项目(干涉光刻调控纳米尺度自组织外延成核( Nano stencil

资助号:767285,资助额321万欧元)资助(项目申请平均成功率2%)。为指导设备设计和科研工作,受邀担任谢菲尔德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客座教授。

2018.01 平台主任,苏州大学,光电学院

2014.09 学业导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2009.10 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光电学院

受聘苏州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组建原创性量子点和纳米仿生研究室。国际上首次实现无缺陷外延量子点定位生长;极大地提高了透明超疏水玻璃的耐用性;创造性地研发了油水分离技术(2017年首届全国高校科研成果交易会上,与广州建廷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合·作协议)。

主持:1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个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合作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个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重要合作方:2个科技部中芬合作项目

2004.01-2009.04 合伙人和高级研发工程师,(芬兰) Epicrystals有限公司

与芬兰合作伙伴合伙成立公司研发RGB激光投影仪,领导RGB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

2002.02-2009.12教工,资深研究员 (芬兰)坦佩雷科技大学(TUT),光电子研究中心(ORC

2001.02-2002.01 CIMO奖学金博士后 (芬兰)坦佩雷科技大学(TUT),光电子研究中心(ORC

2001年以博士后身份加入ORC2002年转为TUT的正式教工,从事ⅢV族半导体材料分子束外延|V族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纳米制备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减少内应力的稀氮材料异质结构,基于此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密度减少了80%(2002年的世界纪录);发明了一种新的稀氮材料,与常规稀氮材料比,其光荧光强度增加50倍,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密度减少了50%。主持了2个芬兰科学院项目和1个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合作项目、1个欧盟FP7项目的芬兰课题负责人。由于研究成果突出,在2002-2003年,工资连续晋升4级,达到芬兰高收入纳税人标准,在2009年被苏大引进时,工资已经比芬兰普通教授高出20%左右,并且,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合作项目和第二个芬兰科学院项目刚刚开始。

2000.07-2005.05 副研究员(破格晋升)(2001-2005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98.07-2000.06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93.09-1998.06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致力于SSiGe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发现一种新的掺杂技术,可观察到siGe量子点的室温光荧光;研发了一种新的低温Si生长技术,大大抑制了Si基应力完全释放后的SiGe材料的位错密度这个对Si基器件意义重大。由于在物理所工作期间的卓越贡献,不仅在博士毕业2年内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还获得所长特别奖:中关村科源社区房子一套(当时已经取消福利分房)。

1999.12-2000.02 STA Research Fellow (日本筑波)电子综合研究所

中日青年科学家政府交流。从事分子束外延生长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研究。

1990.07-1993.08 公室主任 (中日合资)青岛新和文具有限公司

技术部助理、总经理秘书、质检经理。

 

奖励


2019,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奖

201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2001,(芬兰)CMo博士后优秀奖学金

1999,(日本) JSPS STA中日政府交流优秀奖学金

1998,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1990,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

1984,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1984,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

 

特邀评审员


教员业绩考核委员会校外专家,西交利物浦大学(2017.04

全国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

中国博士后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光学学会

Nature photonics》(Nature子刊)

New Journal of Physics》(英国物理学会)

Nanotechnology》(英国物理学会)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国物理学会);

Journal of Optics A: Pure and Applied Optics》(英国物理学会)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美国物理学会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美国EEE)。

 

发表文章及承担项目


公开发表:180余篇同行评审论文,SC他人引用2000余次;专著1部( Springer)以及其他4部中每部1章;授权发明专利17个(美、法、德、英、芬、西各1个、中国11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个;学术会议特邀报告:20个、分会主席:10次。

承担项目:主持:1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个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合作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个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个芬兰科学院项目、1个欧盟FP7项目的芬兰课题负责人;重要合作方:2个科技部中芬合作项目。

基于彭长四研究组原创性研究成果,谢菲尔德大学 Mark Hopkinson教授2017年获得英国“先驱研究与技能”( EPSRC)项目(955万英镑)和欧盟未来的新兴技术(FET项目(321万欧元)资助。

 

 

CopyRight ©2020 华中科技大学多模态智能激光感知课题组 版权所有